随周岁听书馆>网游竞技>开局食摊,郎君靠捡(美食) > 红粉骷髅、蕈油面 五哥,做个人吧!
    关鹤谣之前并不确定此处的“松蕈”到底是哪一种蘑菇。

    毕竟松树林最出蘑菇,从价值千金的松茸,到漫山遍野的松树伞,还有鲜黄小巧的小黄蘑,黑松林里才有的黑松蘑……种类繁多,难以计数。

    就是同一种蘑菇,各地叫法也不尽相同,更别提这千年之前的大宋。

    直到昨日收了这一篮子松蕈,才知此时的松蕈,其实是现世那种学名为“松乳菇”的蘑菇。

    这种蘑菇必与松树根共生,于是朴实的东北人就叫它“松产蘑”“松树蘑”,响亮又好记,和它的口感一般“肉头”。

    东北著名硬菜——那道“姑爷领进门,小鸡吓断魂”的小鸡炖蘑菇,就必须用榛蘑或是这松树蘑。否则就不算正宗,食客便是当场掀了桌子跳下炕,摔门而去都占理。

    东北人守着丰饶的高山林海,吃遍了山珍,能让这里的丈母娘拿来招待新姑爷,其鲜美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而这种蘑菇到了温婉江南,便有了两个诗意的名字:二月春燕筑巢时所生者为“燕来蕈”,九月秋雁归来时所生者为“雁来蕈”。

    江苏一带将其熬成蕈油,煮面、蒸蛋时加上一勺,马上鲜掉人舌头。

    是做肥美的小鸡炖蘑菇,还是清鲜的蕈油?

    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成年人,关鹤谣当然是全都要。只是鸡要晚些再炖,她先熬蕈油。

    清洗过的松蕈直接下锅加热逼出汁水,另起油锅,下姜片、花椒爆香之后加入蕈子大火翻炒,而后小火熬.

    最后起锅前她再加一点糖、盐和酱油调味,这道万能的蕈油浇头就做好了。

    关鹤谣有心做一碗与之相配的苏式面,可惜条件太不允许,要细面没细面,要蒜叶没蒜叶,更别提那文火炖了几个时辰的高汤。她只能以棋子面和香葱对付一下,好在松蕈析出的汁水极鲜,调作汤底也算别具一格。

    关鹤谣吃面喜欢直接浇上浇头,却不知萧屹什么喜好,毕竟“盖浇党”和“过桥党”的党争也是异常激烈。便给他盛了清汤面,单用一小碟装了蕈油。(1)

    一碗蕈油面,一碟酒烧螺,竟占尽江南山川之鲜。

    “我没有顺手的钳子,否则把螺尾剪掉,用嘴一嗦,螺肉就出来了。”关鹤谣拿针挑螺肉,倒也方便,而且清明时节以针挑螺肉吃,叫做“挑青”,与吃青团叫“尝春”一样,都很别致。